从生物制造到生物“智”造,解密青春奋进的遗传密码
发布时间:2022-05-08   访问次数:411

思想引领科研报国,从理论钻研产业实践,在华理有这样一支团队,长期以来不断致力于在生物制造领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他们就是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反应器与智能生物制造青年团队。此次他们更荣获2021年度校“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榜样是怎样炼成的?快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与智能生物制造青年团队以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1997年成立)为依托,是一支以教促研,教研相长的基层一线团队。一直以来,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团队教师爱岗敬业,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并积极投身科研报国事业,为加速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贡献华理力量。


党建引领

提效能促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

青年团队中党员比例达到100%,成员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富有朝气,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团队教师积极开展了学四史、承精神、践初心、担使命的党史理论和实践学习活动,通过每人阅读一本经典原著,寻访上海红色基地打卡,邀请团队创始人光荣在党50奖章获得者张嗣良教授上党课,走进企业党建、与企业共建联合支部等形式,切实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解决企业急、难、重等问题落到实处。团队所在支部曾获校优秀党支部称号(2011年),团队成员庄英萍教授曾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07年)、上海市五一巾帼奖(2008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



不忘初心

践行教书育人、科研报国使命

团队紧跟国内外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和前沿技术需求,秉承教学-科研-创新协同育人理念,承担本科生《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原理(全英文)》等6门专业必修课程以及研究生《生物反应器工程》、《生物反应工程(全英文)》等3门专业核心课程。2020年,《发酵工程》获批国家首批一流本科线下课程。近五年,团队教师主持教育部新工科专业教改项目2项,国家和上海市虚拟仿真项目各1项,同时作为校教学名师培育团队,主持校研究生课程思政教改和本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各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5项,发表包括SCI在内的教学教改论文近10篇。



团队教师积极承担国家和企业重要科研任务,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内外企业横项合作项目等20余项,到款科研经费400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在Nature BiotechnologyTrends in Biotechnology等领域顶级和一流期刊发表SCI等论文50余篇。团队人才梯队建设效果卓著,已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华理-青岛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1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1人,校青年英才培育计划2人。近五年团队教师培养的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8人,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篇;指导学生参加国际iGEM大赛,连续三年获得金奖;指导学生获第五届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第十六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一等奖等。



扎根一线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团队长期以来一直围绕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在生物制造领域的整体规划布局,面向共性和关键技术,着重进行生物过程工程研究与开发,践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发展理念,在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承担企业急、难、重、新等科研攻关项目,切实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团队积极投入产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在前期获批上海市生物过程工程服务平台的基础上,2014年在奉贤区成立了上海生物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2018年在青岛市成立了华东理工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从而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已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的产业化技术服务创新平台。团队青年教师以平台和基地为载体,扎根一线,年均服务企业30余家,为企业新增产值超过10亿元/年,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华理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