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迪、徐亚飞 摄影:曹晋源
6月11日下午,由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生工学院承办的第73期“通海讲堂”在奉贤校区通海厅开讲。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副所长江陆斌研究员应邀作了题为“疟原虫表观遗传学研究及其在疟疾防控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生工学院副院长王启要教授主持报告会,生工学院青年师生代表参会。
江陆斌研究员自2012年起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建立了疟原虫表观遗传学实验室,致力于疟原虫表观遗传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疟疾防控的新策略。江陆斌以科普的角度,讲述他的课题组在疟疾疾病防控研究中基础和应用开发的相关成果。其课题组以原创表观遗传基因编辑技术为手段,研究疟疾发病过程中介导疟原虫免疫逃逸和多通路感染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挖掘疟疾疫苗和抗疟药研发的新靶点,探索疟疾防控的新策略。研究中通过敲除PfSETvs基因产生的可表达全部PfEMP1蛋白的转基因恶性疟原虫株,为研制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该研究还为深入理解恶性疟原虫免疫逃逸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并为新型抗疟药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潜在靶点。
江陆斌提到在后青蒿素时代,新型抗疟药研发刻不容缓,其中有3个方面需求:新的杀虫机制、多时期杀虫活性、解决耐药性形成缓慢问题。他指出研究中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疟原虫免疫逃逸的分子调控网络、疟原虫繁殖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基于新靶点的新型抗疟药研发。江陆斌还提到,课题组通过与我校李剑教授团队合作,针对小分子抗疟候选药物奎斯诺的抗疟活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地化合物结构优化。
在互动交流环节,江陆斌一一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他表示,在科研的道路上,“苦干”加“巧干”一定是成功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