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南
发布时间:2016-10-19   访问次数:1829

陈志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国家863计划生物工程主题专家、疫苗与抗体工程重大专项负责人,兼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细胞工程及转基因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理事、肿瘤标志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抗体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军队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兼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队药品评审专家,陕西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

1987.12 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病理学教研室 讲师
1992.12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 副教授
1993.12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部病理学教研室 硕士导师
1995.09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 教授、博士导师
1999.09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
      国家863计划西安细胞工程基地 主任
2000.10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博士导师
2005.04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PI)
1991.07-1992.05
 香港大学医学院 访问学者
1992.05-1992.12
 美国南加州大学 访问学者
1994.02-1994.08
 美国康乃尔大学 访问教授
2000.09-2000.11
 美国Vanderbilt大学 访问教授

  在肿瘤细胞生物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肝癌靶向药物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I类新药证书、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九五”、“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各1项;两次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十大科技新闻;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获全国优秀骨干教师等称号;先后承担“十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973”规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和NCI国际合作课题等科研项目11项;发表SCI论文38篇,影响因子104.7749以上1,7以上1篇,4以上5篇),被引用201次,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5篇;共申请专利19项(PCT专利3项),获授权8项。
   一、 获得自主知识产权肝癌单抗,提高了我国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长期从事抗体工程/生物制药研究,获得抗人肝癌、肝脏蛋白组等单抗51株,尤其是肝癌单抗HAb18,特异性好,亲和性高。为我国抗体资源库储备了有应用价值的抗体,同时也为抗体产业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 构建了抗体工程关键技术平台,促进了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形成
   首次获得以F(ab)2双段为剂型的抗体药物,并建立快速、长效的131I标记抗体技术,有效时间达72小时。牵头负责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平台技术”,组建了国家细胞工程中试基地。完善了工程抗体表达、优化技术,建立了动物细胞5L-500L大规模无血清连续流加培养工艺,抗体产量为250-650mg/L,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三、 研制成功首个专用治疗肝癌的单抗靶向药物,推动了我国自主创新抗体药物的发展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获得国家生物制品I类新药证书,成为第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肝癌单抗靶向药物,该药安全有效,其临床有效率达27.40%,临床控制率86.30%32月生存率31.03%。中晚期肝癌肝移植后抗复发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一年复发率降低了30.42%,生存率提高24.79%;为肝癌综合治疗及抗复发、转移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
   四、 创造性地获得HAb18G/CD147新分子,为我国创新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新药靶
   用HAb18抗体筛选肝癌cDNA文库获得靶抗原HAb18G,与CD147分子编码基因同源,为CD147分子家族新成员。该分子具有促进肿瘤转移、炎症发生、易化病毒感染等功能。其结果2001年在J Biol Chem发表后,获得国际公认(Curr Top Dev Biol, 54, 2003),并收入2003年版全医药学大词典。
   五、获得HAb18G/CD147 9条特异性拮抗肽,成为源头创新的候选多肽药物
   其中3个多肽具有低浓度抑制SARS冠状病毒的作用(经中国CDC病毒所检定),并经实验证实该多肽对HIV也具有抑制作用,这些创新工作推动了我国多肽药物的发展。陈志南获得2003年“陕西省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招收培养硕、博士研究生59名,目前已毕业41人,培养博士后及引进日本大阪大学博士各1名,已选送留学、访问学者10余人次。执教以来先后面向8000余名本、专科及研究生授课,授课时数达到2500余学时(含研究生培养)。领导组建的细胞工程研究中心和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已经成为国家级细胞工程中试基地,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成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细胞生物学硕、博士授予学科,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现有面积3500m2,装备各类先进设备总值达1360万元。现有研究人员48人,80%以上获得博士学位。
   积极开展科技协作与国际交流,参加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创新体系的调研、论证、评审、验收等各类工作;先后以主席或执行主席组织了“2004西安国际艾滋病防治研讨会”、“2004亚太地区国际肿瘤生物学医学会议”等国际会议3次,全国会议4次。先后邀请两位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以及20余位国际著名学者来校学术交流,并聘请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为医学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贡献。

通讯地址: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710032
电话:029-84774547029-84773863
邮件地址:znchen@fmmu.edu.cn